波多黎各全稱是波多黎各自治邦,是美國海外的一個自治邦,位於加勒比海地區的海島上,距離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東南1600公里,首府聖胡安。
在美國,自治邦和州有什麼區別?聽上去感覺自治邦應該比州有更大的自治權,事實是怎麼樣呢?
在美國,自治邦隸屬於聯邦政府,自治邦的自治權是聯邦政府授權的,聯邦政府隨時有權增加和減少自治邦的自治權,所以自治邦的自治權比較有限。
在美國,州聽上去似乎是聯邦政府的直屬地區,實則不然,州是高度自治的地區,有獨立的憲法和主權,跟聯邦政府互不隸屬,而是共治的關係。在美國,各州不但有自己獨立的司法機構、警政單位,還有比較獨立的國民警衛隊。
所以,波多黎各的自治權不如美國各州的自治權大。
波多黎各居民是美國公民,但在波多黎各只有有限的選舉權,有權選舉一名無表決權的美國聯邦眾議員,不參與美國的總統選舉和參議員選舉,當然波多黎各人一旦移民至美國大陸就可以立即獲得美國公民所有的政治權利。
波多黎各國土面積9104平方公里,2018年人口約365.9萬人,其中波多黎各人占76.2%。
波多黎各的歷史、熱帶風情、自然景觀和傳統美食使其成為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
波多黎各不僅是旅遊勝地,還是醫藥業和製造業中心。
波多黎各在加勒比海地區並不是一個貧困的地方,但同美國大陸相比,絕對是一個不富裕的地方,波多黎各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國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美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儘管波多黎各的人均收入在加勒比海國家中是最高的,但低於美國任何一個州的人均收入。
波多黎各即使不是美國最貧窮的地區,也是美國最貧窮地區之一,波多黎各的人均收入比美國最貧窮的州密西西比州的人均收入還低。
2022年9月18日,颶風菲奧娜襲擊了波多黎各,致使全島斷電。
拜登與第一夫人吉爾·拜登一道前往波多黎各。他在波多黎各期間計畫會晤當地家庭以及風暴後努力重建的社區領袖。
2022年10月3日,美國總統喬·拜登在波多黎各察看了颶風菲奧娜造成的破壞,並承諾提供6千多萬美元,以幫助上個月受到風暴襲擊的這處美國領地。
拜登在受到颶風重創的南部城市龐塞說:“我們正在投資於波多黎各的公路、橋樑、公交、港口、水安全和高速互聯網。”
白宮表示,6千萬美元的新資金將出自上一個財年通過的兩黨基礎設施法案,並將用來加固堤壩和防洪牆以及在這處領地設立洪水警告系統。
2022年10月3日波多黎各總督佩德羅·皮爾路易西說,93%的居民的供電已經恢復,波多黎各西部和南部一些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仍然有斷電問題。
拜登說,波多黎各在重建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未來的風暴。
拜登說:“我們知道氣候危機和更多的極端天氣將繼續襲擊這座島嶼以及襲擊美國全國。在我們重建之際,我們必須確保我們的重建成果能夠持久。”
拜登總統對波多黎各的訪問訊息說明波多黎各的經濟狀況很糟糕,未來也不樂觀。
就在五年前,2017年9月,波多黎各曾遭到五級颶風瑪利亞的襲擊,至2022年10月仍然沒有完全恢復。
其實在颶風瑪利亞襲擊波多黎各之前,波多黎各的財政就已經破產了。
2017年5月3日,波多黎各向美國聯邦法院宣告破產,積欠債務達700億美元,因為無法為其債券還本付息而被幾個主要債權人提起訴訟。
2015年,波多黎各的政府公債占GDP比率已經超過70%。在陷入長達十年的經濟困境之後,波多黎各負債高達720億美元。美國的信用評級機構已將波多黎各調降至與希臘同級的垃圾級。
在2017年破產之前,波多黎各已經歷了十年以上的經濟衰退,失業率高達11%,人口也在這段期間內流失10%,45%的人口非常貧窮。
波多黎各破產成為當時有史以來美國最大的破產宣告事件,是2013年破產的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約四倍債務。
波多黎各破產和政策失誤、基礎設施管理不善有關。
2008年以前,波多黎各的經濟還是比較繁榮的,但2008年爆發經濟危機後,波多黎各經濟開始下行,但沒有調整經濟政策,勞工政策給予雇員的權利比美國大陸大。比如,波多黎各人均收入較低,聯邦最低工資標準對於波多黎各已經過高,但波多黎各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高於聯邦標準,病假、假期和休假的規定也比美國大陸寬鬆。波多黎各對企業不友好的經濟政策導致企業紛紛外遷,投資減少,在2015年,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不到十年,就破產了。
在波多黎各,電力系統由政府擁有和經營的電力公司PREPA管理,公共實體的用電不收費,商業和住宅用戶的收費很低。電力公司入不敷出,靠貸款勉強維持,波多黎各電力供應不穩定不可靠,颶風更加劇了電力供應的困難,對現代社會來說,沒有電,經濟發展必然停滯。
從殖民地到自治邦
在西班牙語裡,波多黎各的意思是富裕的海港,波多黎各以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後來成為了美國的殖民地,再後來才成為美國的自治邦。
波多黎各最初的居民是印第安人。1493年哥倫布在第二次航行來到此島,將此地命名為聖胡安島,以紀念天主教聖人、耶穌的表兄施洗者約翰(西班牙語稱胡安)。
1508年,西班牙人來到聖胡安島後,在島上建立了定居點。
1509年,聖胡安島正式成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1509年,行政中心波多黎各建成,其後聲名大漲,當地政府於1521年,將島名改為“波多黎各”,其首府則改名為“聖胡安”。
島名和首府名稱互換了。
1898年,美國為了爭奪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和西班牙爆發了美西戰爭。西班牙戰敗後,將古巴和波多黎各割讓給了美國,菲律賓低價賣給了美國。至此,波多黎各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波多黎各總督由美國總統指派。
1917年,美國通過鐘斯法案,給予波多黎各居民美國公民的地位。
西班牙統治波多黎各長達四個世紀,對波多黎各的影響深遠,至今大多數波多黎各人的第一語言是西班牙語而不是英語,波多黎各人信奉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波多黎各雖然歸屬美國一個多世紀了,但波多黎各人至今也沒有真正融入美國。
1952年波多黎各頒佈自己的憲法,在憲法中確立在美國內自治邦的地位。
波多黎各從美國的殖民地變成了美國的自治邦。
不象美國人的美國人
波多黎各人是不象美國人的美國人。
如果有人問波多黎各人是哪國人,許多波多黎各人不會回答自己是美國人,而是回答自己是波多黎各人。
在波多黎各,西班牙語是波多黎各人的第一語音,在學校裡主要用西班牙語授課,英語只是必修課。波多黎各人的文化受多種文化影響,有西班牙帝國遺留下來的文化,同時因為曾經大批輸入非洲奴工,因此也帶來了非洲文化,因為歸屬美國,各年代的美國流行文化都會傳播到波多黎各,但是波多黎各沒有被同化。
波多黎各人因為受多方文化交流影響,反而難以對其中任意一方文化產生歸屬感,結果形成了強烈的自我認同感,主要表現為眷戀波多黎各的家鄉故土,即使移民島外也喜歡懸掛波多黎各的國旗和島旗。
波多黎各人特殊的文化必然會造就獨特的藝術,在波多黎各當地最引以為傲的是其音樂文化。來自非洲的Conga和Bongo鼓、來自歐陸的吉他和絃樂調性,以及來自美國的爵士樂,發展出今天拉丁音樂主流騷莎(Salsa)的基礎。同時,其吸收了牙買加發展出來的雷鬼樂(Reggae),發展出西班牙語流行音樂的雷鬼動(Reggaeton),如今國際仍然處處可聞,但聽眾未必會意識到這些音樂源自波多黎各。過去數十年裡,波多黎各人大批移民美國大陸,波多黎各的音樂滲透到美國大陸的無數夜店,波多黎各移民對美國大陸音樂的發明和成長有不可忽視的貢獻。
波多黎各人的精神世界不是印第安土著的,不是西班牙人的,不是黑人的,也不是美國人的,只是波多黎各人的,波多黎各人不富裕,但波多黎各人有豐富的精神世界!
過去想獨立今天想上位
1898年,波多黎各從西班牙轉歸美國,但波多黎各的人心沒有隨之歸屬美國,波多黎各人沒有想重歸西班牙帝國,而是想獨立建國。
1930年代波多黎各人民在波多黎各國民黨的領導下舉行起義,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國,被鎮壓。
1937年,波多黎各人民在波多黎各國民黨領袖P.阿爾維蘇·坎波斯在蓬塞發動獨立起義,再次遭到鎮壓。
1947年,美國國會允許總督由選舉產生。
1948年開始總督由波多黎各居民選舉產生,波多黎各人還是不買帳。
1950年10月30日,波多黎各人民再次武裝起義,宣佈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國,31日失敗,100餘人被逮捕。
1950年11月1日,波多黎各民族英雄奧斯卡·柯拉佐和格利斯裡·托雷索拉刺殺美國總統失敗,另外一些波多黎各民族主義分子在國會眾議院走廊開槍,射傷了幾位眾議員。
1952年,美國給予波多黎各自由邦的地位,施行自治,但外交、國防、關稅等仍由美國控制。
1972年以來,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多次重申波多黎各人民享有自決和獨立的不可剝奪的權利。
1977年,美國總統吉羅德·魯道夫·福特向國會提交了《1977年波多黎各立州法》,主張把波多黎各變成美國的第51州。
1982年11月,羅奈爾得·威爾遜·雷根總統發表聲明,支持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一個州。
1993年11月,波多黎各再次就與美國的關係舉行全民公決,結果多數人仍主張維持美國的自由邦地位。
2012年11月6日,波多黎各再次進行了第四次公投。此次公投由兩輪投票構成。在第一輪中,波多黎各人就“在與美國關係上是否想改變現狀”進行投票。180萬人具有投票資格,有6.5萬人放棄了第一輪投票,在參加投票的人中,54%的人支持改變關係。隨後,波多黎各人就如何作出改變進行選擇,有“成為美國一州”、“擴大自治權”和“完全獨立”三個選項供投票者選擇。在此輪投票中,只有130萬人進行了投票,61%的民眾支持成為美國第51個州,約33%希望擴大自治權,而僅有5%的人贊成完全獨立。
波多黎各的民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2017年6月11日,波多黎各島於當地時間就與美國之間的地位關係舉行第五次全民公決。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導,波多黎各島公投贊成向美國國會申請“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本次公決中,波多黎各人有三個選項:成為美國第51個州;維持現狀;與美國實行自由聯繫下的內部自治或獨立。
美國國會繼續敷衍波多黎各,沒有真正支持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第51個州。
波多黎各人為什麼當初不惜暴動也要獨立而現在卻開始想讓波多黎各變成美國的一個州呢?
第一,美國雖然曾把波多黎各作為殖民地,但對波多黎各並沒有犯下駭人聽聞的暴行,也許對待波多黎各人比西班牙帝國還友善些。
第二,美國的思想文化進步了,殖民思想成為過去,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之光也照進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從殖民地上升為自由邦,波多黎各人的生活也有所改善,至少比所在地區的其他國家都富裕,波多黎各脫離美國,波多黎各人的生活可能惡化。
波多黎各人已是美國公民,雖然在波多黎各沒有選舉總統和國會議員的權利,但只要進入美國大陸就會享有美國公民的所有權利,大量波多黎各人進入美國大陸工作生活,美國本土和波多黎各已經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第三,波多黎各歸屬美國已經一百二十多年,美國是世界最發達最富裕最有影響力的國家,美國文化不可避免會滲透進波多黎各社會的每個角落,必然會和平演變波多黎各。
第四,波多黎各的地理位置對美國有非常大的戰略意義,美國不會放棄波多黎各,波多黎各的弱小和美國的強大決定了波多黎各無法獨立建國,而波多黎各為了爭取更多的權利,成為美國的一個州更現實一點,何況美國大陸已有支持波多黎各成為州的政治意向。
波多黎各的政治現狀
美國是兩黨制的國家,但在波多黎各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都不是主要的政黨,波多黎各的主要政黨都是本土的,包括人民民主黨、新進步黨和波多黎各獨立黨。
人民民主黨成立於1938年,主張維持波多黎各“自由聯合”地位,要求在美國主權下成立地方自治政府,成員與民主黨有聯繫。
新進步党于1967年成立,主張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一個州,成員分別與民主黨及共和黨有聯繫。
波多黎各獨立党于1946年成立,主張波多黎各獨立,建立社會主義國家,該黨已衰退。
在波多黎各,政黨之間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奇特的關係。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在波多黎各都有分部,這兩個党的黨員可以同時成為人民民主黨和新進步党的黨員。
波多黎各人民民主黨的黨員主要是美國民主黨黨員,而新進步黨則包括民主黨與共和黨的黨員,而美國共和黨波多黎各分部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建州派,他們的分部原則中有提到“成為美國一州為波多黎各的目標”。
在2016年11月總督選舉中,除了總督來自新進步党,新進步黨還贏得波多黎各眾議院多數黨席位,而人民民主黨繼續維持多數郡市首長的職位。
從波多黎各的政治選舉情況可以看出來,主張波多黎各成為美國一個州的政治力量占了上風。
美國的雞肋
雞肋對於食客來說,可以說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人們常常用雞肋來形容無利可圖的事物。
對於美國來說,波多黎各就象雞肋。
波多黎各經濟低迷,看不到振興的希望,幾年前宣佈破產,現在還有幾百億美元的債務,如果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第51個州,按美國的法律,美國大陸難以從波多黎各獲取政治和經濟的利益,而波多黎各卻可以從美國聯邦政府得到大約12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所以儘管波多黎各想要成為美國一個州,美國聯邦卻對波多黎各的政治訴求不熱心。
結語
波多黎各有兩個希望,一個希望是政治的,希望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另一個希望是經濟的,希望波多黎各發達富裕,這兩個希望能否成為現實,其實並不在於美國聯邦,而在於波多黎各自己,只有波多黎各推行大膽的政治改革並獲得巨大的民主進步,才會實現政治和經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