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多極時代
1991年12月26日,超級大國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從此世界進入了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和多個挑戰美國的強國共存的時代,可以簡稱之為一超多極時代。
美國軍隊規模龐大,裝備非常先進,軍事科技水準高,軍隊訓練充分,還經常在世界多個戰場實戰,戰鬥力強,軍事實力遠強於其他任何一個大國,連美國的敵人也承認美國的軍事實力是世界第一。
美國的軍事實力是用錢“燒”出來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軍費開支國,美國的國防開支每年維持在幾千億美元的水準,2022年7530億美元,占全球軍費總額的39%,2023年高達8580億美元,超過了排在其後面的10個軍事大國的總和。
美國主導歐洲的軍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約,在亞洲有美日和美韓的軍事同盟,美國的軍事基地遍佈世界。
在軍事方面,美國確實是超級大國,但軍費如此之高,未來難以長期支撐。
經濟全球化後,美國連年貿易逆差,再經過幾場戰爭消耗,美國債務高達33萬億美元,多次通過量化寬鬆緩解債務危機,美元的世界地位有所下降,如果美元不是國際貨幣,恐怕美國財政早就無法支撐了。美國是國際金融中心,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國際資金結算系統,這有利於美國借助世界的經濟資源為自身經濟服務。美國GDP(國民生產總值)並沒有降低,2022年GDP達到25.46萬億美元,仍然是世界第一,中國2022年GDP約達17.12萬億美元,美國GDP比中國GDP多8.34萬億美元。在發達國家裡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也非常高,近年來一直高於日本和德國。
在經濟方面,美國還是超級大國,但財政透支過度,未來堪憂。
美國的發達離不開科技的發達,美國在火箭技術、武器研究、材料科學、醫學、生物工程、電腦等許多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美國科技的發達來自于自由精神,來自于多元文化,來自于世界移民,來自于一整套有利於科技進步的社會機制,美國科學家們在自然科學方面多次取得重大突破,還為人類貢獻了大量的發明創造,美國發起的資訊科技革命正深刻地改變整個世界。美國科技研發非常活躍,還在不斷進步,仍有再來一次科技革命的可能,仍有可能借助新的科技革命把美國綜合實力再提高一個層次。
在科技方面,美國是一個超級大國,目前還沒有看到其他國家有超越美國的可能。
除了在軍事、經濟和科技方面的硬實力非常發達之外,美國的軟實力尤其發達。說實話,論民主,近幾年美國的民主指數低於德國、韓國、日本、英國和法國,但美國的政治影響力仍然是世界第一,美國的思想文化仍然是世界最流行的,這歸因於美國擁有無可匹敵的新聞媒體,擁有強大的文化產業,可以提供感人的普世價值敘事,可以提供讓人神往的民主表演。軟實力給美國帶來的實惠絕不比硬實力少,有時會起到硬實力無法起到的巨大作用,美國的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蘋果手機和特斯拉汽車可以暢銷世界,和美國新聞、美國書籍雜誌、美國音樂和好萊塢電影流行於全世界是密切相關的。
在政治方面,在思想文化方面,美國還是一個超級大國,但美國硬實力有衰退的徵兆,沒有硬實力的支撐,軟實力就可能變軟,伸出去的軟實力觸角就可能縮回去。
冷戰過後,雖然美國變成了唯一的超級大國,但美國還沒有做到獨霸天下,因為世界上還有許多強國挑戰美國,試圖按自己的意志改變世界秩序。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的領土、核武器、軍隊、國有企業,繼承的遺產非常豐厚,還是一個世界大國,但由於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轉型都失敗了,有商人在倉促的私有化過程中攫取了巨額的財富,成為經濟寡頭,還積極介入政治,車臣共和國脫離俄羅斯宣佈獨立並打敗了前來討伐的俄羅斯軍隊,很長一段時期,俄羅斯政局動盪,經濟崩潰,社會混亂,俄羅斯成為一個脆弱的大國,自顧不暇,失去了挑戰美國的實力,加上俄羅斯的初任總統葉利欽比較親美,所以在很長一段時期裡,俄羅斯和美國相安無事,有時還有合作。
普京接替葉利欽成為俄羅斯總統後,對內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整頓經濟秩序,打擊經濟寡頭,加強軍隊建設,剿滅了車臣分裂勢力,俄羅斯的政局穩定下來,經濟和軍事的實力增長不少,俄羅斯成為世界強國。普京執政之初,仍延續葉利欽親美親西方的外交路線,但普京從專制走向威權再走向獨裁,試圖打造新的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和美國逐漸走向對立。普京利用權力打擊國內的政敵和媒體,扶持新的經濟寡頭,發展以國有資本和權貴資本為主的畸形市場經濟,加強軍事聯盟集安組織,對格魯吉亞用兵奪取南奧塞梯與阿布哈茲,在敘利亞內戰中支持敘利亞政府,打擊美國和西方支持的反政府武裝,在2014年奪取烏克蘭的克裡米亞,並爭奪烏克蘭東部地區,美國和西方制裁俄羅斯,俄羅斯於是成為反對美國的一極。
在上個世紀,就是二十世紀,中共是美國的政治對頭和軍事對手。在1945年到1949年的中國內戰中,由於美國支持中共的敵人國民黨,所以美國就成了中共的政治對頭。1949年中共統一了中國大陸,國民黨軍隊退居臺灣。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當年10月,中國組織志願軍支援朝鮮直接參戰,抗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中國和美國正式成為軍事對手,1953年在沒有獲勝的情況下美國簽署停戰協定。美國支持國民黨佔領的臺灣,封鎖中國,中國和美國陷入冷戰。1961年越南戰爭爆發了,北越是一方,南越和美國是一方,中國大力支援北越,美國軍隊損失慘重,不得已於1975年撤離越南。
由於中美都反對蘇聯擴張,這一共同點推動中美這兩個冷戰對手有了互動的意願,經過雙方的頻繁磋商和精心設計,尼克森終於在1972年2月21日實現了其對中國的破冰之旅,1972年2月28日,尼克森訪華結束,中美在上海簽署了著名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雙方關係開始緩和了。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交,從而結束了長達30年之久的敵對狀態,雙方開始合作。
1978年中國經濟瀕臨崩潰,開始經濟改革開放,逐漸推行市場經濟,允許私有化經濟存在,個體戶、民營企業和外國企業開始發展,中國還對資本主義國家的投資、企業和商品開放。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改革所有的國企,市場經濟開始成型,中國還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從此中國經濟開始融入全球化經濟,快速發展。到二十一世紀初,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中國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沒有進行政治改革,但中國政府對思想文化單位和媒體都比較寬鬆,有一些新聞和言論的自由。中國和美國的經濟深度融合,兩國的政治關係雖然沒有質的突破,但總體來說還算過得去,至少沒有明顯的敵意,因此有人誇張地說中美兩國有如一個國家,稱之為中美國或美中國。
2012年中共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中國在政治、經濟和外交都逐漸轉向保守,在思想文化和新聞媒體方面開始加強管制,在經濟方面,主要扶持國家企業,在外交方面,中國積極促進統一臺灣,對有利益紛爭的國家持強硬對抗態度。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批評中國,中國和西方關係開始轉冷。2018年,中美爆發貿易戰,2021年美國總統換人,但中美貿易戰仍然延續,中美經濟有“脫鉤”的趨勢,中國成為反對美國的一極。
朝鮮於1948年9月9日成立社會主義國家,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朝鮮軍隊進攻韓國守軍和美國駐軍。1953年朝鮮戰爭停戰,但沒有簽訂和平條約,因此從國際法上來講,當時這場戰爭尚未結束,朝鮮和美國長期陷入敵對關係。自朝鮮戰爭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長期制裁朝鮮,美國一直駐軍朝鮮,幾乎每年都和韓國軍隊舉行針對朝鮮的軍事演習,朝鮮也不示弱,不顧經濟落後,長期積極備戰。朝鮮還不惜代價發展核武器,截至2017年,朝鮮共進行了6次核子試驗,並於2017年完成了洲際導彈試射,但沒有進行過兩彈結合實驗,2018年4月21日,朝鮮對外宣佈“核武器兵器化完結得到了檢驗”,並將停止核子試驗和洲際彈道火箭試射,廢棄北部核子試驗場。
朝鮮面積12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2600萬,一直是社會主義國家,沒有民營經濟,閉關鎖國,綜合實力弱小,但施行先軍政治,長期保持現役軍人120多萬,常規武器比較落後,但有核武器,還背靠中國和俄羅斯,對美國敢打敢拼,是一個火藥味十足的國家,也算是挑戰美國的一極。
1978~1979年,霍梅尼領導伊斯蘭革命,推翻了親美親西方的巴列維王朝,1979年2月11日,霍梅尼在伊朗正式掌權。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佈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並成為伊斯蘭革命最高領袖,實行政教合一的制度。由於美國同意逃亡的前伊朗總統巴列維進入美國治療,引起伊朗猜疑,引發伊朗激進派學生團體沖進美國大使館扣押美國外交人員的伊朗人質危機。1980年4月7日,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宣佈美國和伊朗斷交,兩國關係全面凍結。美國批評伊朗侵犯人權,批評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擴大影響力,制裁伊朗,遏制伊朗研發核武器,甚至曾商議空襲伊朗核設施,關係日益惡化。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伊朗核問題六國(包括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德國)以及歐盟,在維也納簽訂伊核協議,致力於解決伊朗核危機,伊朗和美國關係有所緩和。2018年,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政府退出了核協議,並重新實施了制裁。自那時以來,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係全面惡化,兩國在2019年至2022年期間波斯灣危機接近衝突。
伊朗是一個中東大國,面積1,648,000平方公里,人口8318萬人,伊朗經濟以石油產業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產業也比較發達,電子工業、核工業、電腦軟硬體業發展很快,機械製造業也有長足的進步,工業體系比較完整。伊朗雖然沒有核武器,但軍事比較強大,共和國軍隊分陸軍、海軍、空軍及防空軍四個軍種,總兵力約55萬人,還有革命衛隊兵力約12.5萬人。伊朗綜合實力比較強大,也算是挑戰美國的一極。
民主陣營和反民主陣營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以“非軍事化、去納粹化”為戰爭理由命令俄軍進攻烏克蘭,自2014年以來的俄烏衝突正式白熱化為俄烏之間的全面戰爭,這場戰爭讓整個世界分為兩個政治陣營,兩個陣營爆發了新冷戰,其中一個陣營是民主陣營,主要包括美國、北約、歐盟,還有美國的傳統盟友日本、韓國等民主國家,另一個陣營是反民主陣營,主要是反美的幾個極,包括俄羅斯、朝鮮和伊朗等反民主國家,報團取暖。
俄烏戰爭爆發後,除了直接出兵,民主陣營幾乎做了所有可以支持烏克蘭的事情,向烏克蘭支援和銷售武器彈藥和物資及資金,幫助烏克蘭訓練軍隊,安置烏克蘭的傷患和難民,並且多輪全面制裁俄羅斯,從俄羅斯遷出自己的企業,壓制俄羅斯的進出口貿易,包括對俄羅斯至關重要的能源出口。
反民主陣營則是一個反美的雜牌的臨時陣營。
朝鮮被美國和西方全面制裁幾十年,反而毫無顧忌,在俄烏戰爭中完全支持俄羅斯,在2022年和2023年都向俄羅斯提供了大量武器彈藥,由於朝鮮軍事實力有限,即使全力幫助俄羅斯也難以改變俄烏戰爭的走向和結局。
據美國之音報導,白宮解密的情報顯示,伊朗在2022年夏季向俄羅斯雇傭軍瓦格納集團出售了數百架攻擊無人機,但伊朗和俄羅斯均否認。伊朗在地理位置上離俄羅斯比較遠,周圍群敵環伺,實力有限,現在還和美國重談伊核協議,所以不會傾力支持俄羅斯。
也有反民主國家接近反民主陣營,在反民主陣營週邊活動,不一一列舉。
在俄烏戰爭過程中,民主陣營和反民主陣營都面臨著經濟衰退的可能,但都不約而同地義無反顧地醞釀著軍事競賽,俄烏戰爭已經拖成長期戰爭,但時間再長也會結束,當俄烏戰爭結束之時,新冷戰反而可能會更激烈,因為冷戰的兩個主角可能從美國和俄羅斯變成美國和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實力差距比較大,而美國和中國可是兩個實力差距不太大的對手。
新冷戰的特點
1947至1991年之間,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展開了激烈鬥爭。由於雙方常規軍事力量基本勢均力敵,都擁有徹底摧毀對方的大量核武器,所以儘管雙方一直軍備競賽,但雙方怕引發核戰爭同歸於盡,始終不敢正式開戰,最終因為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和華沙條約組織解散,鬥爭結束,由於只有軍備競賽但沒有大規模正式戰爭,歷史稱之為冷戰。
如果民主陣營和反民主陣營發生了新冷戰,和冷戰相比,新冷戰會有什麼特點呢?
首先,和冷戰相比,新冷戰主要還是冷的戰爭。
民主陣營的核心國家,包括美國、歐盟國家、北約國家,還包括美國的盟友日本、韓國,都有核武器或受到民主陣營的核保護。
反民主陣營的核心國家,俄羅斯有幾千枚核武器,朝鮮也有數量不詳的核武器,有人估計有幾十枚,伊朗沒有核武器,但綜合實力要比薩達姆執政時期的伊拉克強,有美國進攻伊拉克耗費約兩萬億美元的先例,沒有特殊原因,沒有哪個國家會大規模進攻伊朗。
如果兩個陣營發生正式戰爭只能兩敗俱傷,而矛盾又無法調節,所以只能選擇冷戰。
其次,兩個陣營都將是鬆散模糊的陣營。
在俄烏戰爭期間,俄羅斯的輸油輸氣管仍然可以經過烏克蘭政府控制的地區輸送給一些老客戶,而烏克蘭還從中收取好處費,俄羅斯佔領了烏克蘭的核電站,但俄烏雙方都在避免攻擊核電站引發核洩漏災難,雙方還不定期交換戰俘,儘管雙方打得你死我活,但仍然沒有突破最起碼的底線,這預示著戰後烏克蘭和俄羅斯仍然有可能緩和關係。
土耳其作為北約的成員國雖然也支持烏克蘭,但仍然和俄羅斯保持政治聯繫和經濟往來,態度比較曖昧,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雖然口頭譴責俄羅斯,但不顧民主陣營對俄羅斯制裁,從俄羅斯進口大量石油從中謀利,可見民主陣營也有點鬆散。
在俄烏戰爭中,有美國領頭,歐盟和北約的國家一改以前的綏靖態度,團結一致,同仇敵愾,還有芬蘭和瑞典這樣長期中立的國家申請加入北約,日本和韓國等美國的盟友也積極回應民主陣營的號召,一時間民主陣營有如鐵板一塊,其實這只是應激自保反應,俄羅斯兼併烏克蘭的方式和二戰中納粹德國侵略歐洲各國的方式太象了,激起了整個民主陣營對俄羅斯的恐懼。
一旦俄烏戰爭結束了,由於損失慘重,俄羅斯會下場療傷,休養生息,對歐盟和北約的威脅將大大減弱,歐盟和北約的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國內各種問題都在發酵,會減少對俄羅斯的刺激,甚至會減輕對俄羅斯的制裁,民主陣營有可能變得鬆散。
反民主陣營實際上是一個雜牌陣營,帝國主義,政教合一,極權主義,家族獨裁,都是機會主義者,都是為了反美反西方這一共同目的互相利用,註定是一個鬆散而模糊的陣營,難以結盟。
再其次,民主陣營和反民主陣營的意識形態都缺乏吸引力和影響力。
在互聯網全球化時代,人們很容易就瞭解到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之後那幾十年的悲慘後續,很容易就瞭解到阿拉伯之春是怎麼變成阿拉伯之冬的,人們終於明白了,自由民主和普世價值聽起來很簡單,但實現起來絕對不容易。以前曾讓無數人激情澎湃的普世價值,如今人們聽了已無動於衷,還有人視之為政治陰謀的載體。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如果普世價值不和物質利益結合起來,就毫無吸引力和影響力,只是幾句乾巴巴的口號。
反民主陣營的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已經過時了,相關書籍和教義難以打動人心,反民主國家更願意利用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原教旨主義這種簡單粗暴、理論性不強的東西激發人們的狂熱,但因為每個國家的歷史和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同,這種狂熱很難跨越國界和其他國家的人們共情。
民主國家的分裂性、搖擺性和軟弱性
民主國家天生就有分裂性、搖擺性和軟弱性。
民主國家幾乎都崇尚政治多元化,允許多個政黨存在,即使兩黨制國家裡,除了兩個主要政黨,其實還存在著多個小黨、政治團體和大量的獨立政治人士,在國會上總有大大小小的政治分歧,有時分歧嚴重難以調和,相持不下,這種政治上的分歧,在與其他國家對抗時就表現為分裂性,是戰是和,莫衷一是,不但國力難以集中抗敵,還可能發生內訌。
民主國家一般都不會一黨獨大,會政黨輪替執政,執政者會有任期限制,不會一人終身執政,這樣,接任者和前任即使出自同一政黨,政見也未必相同,這就會出現政策的搖擺性,這種搖擺性有利有弊,好處是如果以前的政策不合時宜可以矯正,壞處是如果以前的政策需要長期連續執行才可見效,中間停止就會半途而廢。在與其他國家對抗時,民主國家的搖擺性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弱點。有時反民主國家只要耐心等待民主國家的政治搖擺就有機可乘。
民主國家的政府傾向於服務型政府,甚至傾向於討好型政府,至少表面上是為國家的每一個階級和群體服務,政府首腦一般是文官,以和為貴,瞻前顧後,膽小怕事,怕經濟損失,怕社會抗議,怕軍事失利,怕反對派責難乘機上位,缺乏孤注一擲的勇氣,缺乏背水一戰的氣魄,所以在與其他國家對抗時,民主國家的表現往往是軟弱的。
民主陣營的脆弱性
在民主陣營和反民主陣營競爭或對抗過程中,民主陣營有很大的優勢,那就是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站在民主陣營裡,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是民主國家,而大多數民主國家都站在民主陣營,民主陣營可謂國多勢重,但因為民主國家有分裂性、搖擺性和軟弱性等弱點,如果沒有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引領民主陣營,民主陣營可能陣腳自亂,俄烏戰爭爆發前後歐盟和北約對是否制裁俄羅斯和是否支持烏克蘭猶豫不決,最終美國介入才形成堅定的抵抗陣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歐洲民主國家對納粹主義的德國和軍國主義的日本不斷綏靖妥協,而美國沉迷於孤立主義,任由德軍肆虐歐洲,任由日軍蹂躪亞洲,結果大半個世界陷入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俄烏戰爭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手法與當年納粹德國侵略的手法非常相似,歐美及時警覺醒悟,終於出手援助烏克蘭擋住了俄羅斯的進攻。現在美國債務危機比較嚴重,已有美國政客要放棄支持烏克蘭,前總統、下一次大選的總統候選人川普宣稱,如果他再次當選總統將退出北約,這等於宣稱要解散民主陣營。如果美國哪一天真陷入孤立主義,或者如果美國哪天財政崩潰有心無力,面對反民主陣營的強勢出擊,民主陣營就有可能紛紛綏靖媾和。
美國是民主陣營的主心骨,而美國有陷入孤立主義的可能性,有衰退之憂,所以說民主陣營是脆弱的。
改革開放決定國運的春秋戰國時代
西元前770年到西元前476年,中國處於春秋時代,在春秋初期,中原有一百幾十個諸侯國,這些諸侯國之間戰爭頻發,強國兼併弱國,到春秋末期,只剩下十幾個國家,西元前475年,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代,剩下的十幾個國家混戰不休,至西元前221年,秦國兼併了中原所有的國家,建立了大秦帝國,戰國時代結束。
從春秋時代到戰國時代,戰爭和兼併不但讓弱國恐懼,也讓每個大國和強國都有危機感,於是許多國家紛紛勵精圖治,變法圖強,其中楚國、秦國和趙國的變法比較著名。
改革家吳起在楚國推行變法效果顯著,後遭襲擊被殺害,變法失敗了。
在戰國時代,楚國是一個大國,土地廣闊人口眾多,戰時可以調集百萬軍隊,但由於政治和經濟都落後,一直萎靡不振。楚悼王繼位後,連年遭到魏、趙、韓等國的進攻,不斷損兵折將喪失土地。在極其窘迫的形勢下,楚悼王不得不用重禮賄賂秦國,在秦國的幫助下才和魏、趙、韓講和。楚悼王想擺脫頹勢,但苦於缺乏傑出人才,難有作為。
吳起不但是一個傑出的將才,還推崇法家思想,擅長治國理政和變法革新,他在魯國和魏國雖然立下驚人的軍功,但被人排擠,不得已投奔楚國,見到楚悼王,分析了楚國的弊端,闡述了變法圖強的策略,楚悼王非常賞識吳起,於是先任命吳起為宛守,防禦韓、魏,一年以後,晉升為令尹,主持變法。
吳起制定法令,公佈於眾,為了統一認識和輿論,還禁止縱橫家進行政治遊說,對無功勞的貴族及其後代實行降爵位減祿政策,對立有軍功和其他有功人員則授予爵祿,以解決分配不公的問題,提高將士和平民的積極性,進而廢除貴族世卿世祿制,削弱大臣威權,禁止大臣結黨營私,獎勵盡忠守職的官員,禁止官員越權。吳起還整頓吏治,杜絕權門請托之風,要求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計較個人得失,支持變法,裁減冗官,選賢任能,罷除無能無用之輩,讓貴族遷移到邊境,以充實地廣人稀的地方。吳起是名將,當然注重軍事改革,減少百官和封君子孫的俸祿,以保證軍隊給養充分,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隊戰鬥力,改變築城方法,加固城防。
吳起變法後,楚國在經濟、軍事等方面得到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尤其是在軍事上,向北收復失地,向南開疆擴土,兵震天下,威服諸侯。吳起變法為楚國帶來了希望,但變法觸犯了楚國舊貴族的根本利益,楚悼王去世後,在楚悼王的葬禮上舊貴族射殺吳起,變法以失敗告終,楚國後來沒有再變法,從此以後一直到滅亡前只是一個平庸的大國。
商鞅變法是中國春秋戰國時代最有成效的的變法。
在春秋時代,秦國還是一個落後的國家,整體實力不如齊、楚、趙、魏等諸侯國,為什麼後來在戰國時代可以統一中原呢?
因為秦國廣納賢士和變法成功,越來越強,不斷兼併其他諸侯國,最終統一了中原。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代最開放的國家,那個時代的人只要有真本事就可以到秦國求仕,只要才能出類拔萃就可以在秦國身居要職,可以官拜公卿大夫,可以出將入相。秦國名相名將多有來自外邦者,李斯來自楚國,擔任左丞相,張儀和范雎來自魏國,擔任相國,蒙驁來自齊國,擔任上卿,呂不韋來自衛國,擔任相邦,商鞅來自衛國,擔任大良造,百里奚來自虞國,擔任大夫,蹇叔來自宋國,擔任上大夫。因為戰國末年秦國的人才多來自於剩餘的六個諸侯國,以致於有人說滅六國者其實不是秦國人,而是六國的人。
戰國初期,秦國在經濟和軍事方面都落後于齊、楚、燕、趙、魏、韓六個大國,秦孝公積極引進人才,要變法圖強。商鞅自魏國入秦,提出新的變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西元前356年和西元前350年,先後兩次變法,許多名門望族都反對,但秦孝公支持商鞅,強制變法,成效明顯。
商鞅變法全面徹底地改變了秦國,在政治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建立了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官僚統治,大大削弱了貴族和家族的影響,在司法方面,施行嚴刑酷法,強制民眾遵守法律,推行一人犯罪親友鄰居都受牽連的連坐法,秦人勇於公戰怯於私鬥,在經濟方面,廢除了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讓貴族佔有的大片荒地得到開墾,鼓勵生產,重農抑商,在軍事方面,打壓貴族世襲的特權,平民憑軍功可以獲得爵位和財富。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從一個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一個經濟富裕軍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為秦國兼併六國統一中原奠定了基礎,商鞅變法對秦國的影響非常深遠,以致於後來反對變法的秦惠文王和秦國貴族雖然殺死商鞅,但由於變法成效顯著,不得不繼續維持變法。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大大提高了趙國軍隊的戰鬥力。
在戰國時期,趙國國君趙武靈王在位的時候,趙國國勢衰落,鄰界小國中山經常侵擾趙國,北方的東胡、匈奴、林胡、樓煩等部落都以遊牧為生,長於騎馬射箭,常以騎兵進犯趙國邊境,趙國幾乎沒有還擊之力。
趙武靈王發現胡人在軍事服飾方面比較先進,胡人穿短裝,束皮帶,用帶鉤,穿皮靴,與中原的寬衣博帶長袖相比,在生產、狩獵和作戰中更方便利索,胡人作戰時騎馬射箭,與中原的兵車長矛相比,具有更大的機動靈活性。
趙武靈王決定推行胡服騎射,讓趙國軍人穿胡服,訓練趙國軍隊騎馬射箭,變革遭到許多大貴族和大臣的反對,但趙武靈王強迫加說服反對者,終於把變革推行下去,趙國有了以騎兵為主體的軍隊,軍事實力大增,打敗了中山、東胡、匈奴、林胡、樓煩等宿敵,成為當時除秦國外軍事最強大的國家。
趙國雖然通過軍事改革加強了軍事實力,但改革僅限於軍事方面,難以與當時的超級大國秦國抗衡。
發生在兩千幾百年前的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變法說明,變法可以徹底改變國運,在當今世界,一個落後的國家為了生存和富強應該考慮改革開放,一個有民主卻沒有文明的國家應該考慮民主改革。
中國春秋戰國的變法歷史證明,變法開放使國家先進強盛,保守封閉使國家落後衰弱!
民主改革關乎民主陣營的命運
“一個偉大文明的衰亡只能始於自身內部。”
這是西方著名史學家威爾·杜蘭的一句名言,道出了文明衰亡的真相。
自從冷戰結束以來,民主陣營似乎空前強大,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是民主國家,最發達的科技在民主陣營,民主陣營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都足以壓制所有的對手,但自由民主在原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水土不服也就罷了,現在許多發達的民主國家也有衰退之憂,最讓人側目的是,美國這個民主的燈塔,這個自由世界的帶頭大哥,頻頻出狀況,也在衰退的邊緣,已有美國政客疾呼回到孤立主義,這可能讓民主陣營徹底瓦解。在核武器對等毀滅和經濟全球化共同制衡的世界,民主陣營和反民主陣營誰也難以摧毀誰,只有靠改革創造絕對優勢才能征服對方。
對於民主世界來說,民主改革可以完善現有民主體制的缺陷,可以創造新的實用的民主體制和普世價值,讓發達的民主國家尤其美國彌補明顯的短板,讓發展中的民主國家國泰民安,開始走上興盛之路,讓非民主國家可以通過民主轉型走上自由民主之路,可以政治穩定經濟增長社會和諧,如果如此,反民主國家將自動向民主國家轉型,反民主陣營將自動解散,自由民主將走進每一個國家和地區,新冷戰將無戰而終!
結語
自由民主世界的學者不用費盡心思遮擋現有民主體制的不足,也不用竭盡全力揭示反民主體制的醜陋,而是應該推行民主改革,推陳出新,讓普世價值成為普適價值,成為全世界都適用的價值觀念,最終將全球推進到前所未有的和平美好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