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革命是指由于选举不透明、选举舞弊、政客腐败、官商勾结或其他政治事件人民发起大规模抗议运动冲击或颠覆政府的革命。
阿拉伯之春是一次几乎波及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颜色革命浪潮。
阿拉伯之春从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开始,在阿拉伯世界迅速蔓延开来,几乎波及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影响至今仍未平息,时不时再起波澜。
有人说阿拉伯之春失败了,已进入阿拉伯之冬,2019年,美国研究员诺亚·费尔德曼出版了一本书,他在书中批评了革命军事化和宗教极端主义兴起,书名就是《阿拉伯之冬》。
在阿拉伯之春中,一开始都是民众抗议示威,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通过武力镇压、发放钱财、承诺改革等手段平息了颜色革命,但有六个阿拉伯国家,包括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苏丹、阿尔及利亚,民众运动失控,发生了暴力革命或军事政变,政府被颠覆,有四个阿拉伯国家,包括叙利亚、利比亚、也门、苏丹,陷入内战,只有三个阿拉伯国家,包括突尼斯、埃及、阿尔及利亚,没有经过内战就实现了改朝换代,但都回到或正在回到独裁专制的政治原点。
在阿拉伯之春中,在发生了激烈的动荡和更迭的阿拉伯国家里,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是最有代表性的国家。
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
突尼斯曾是奥斯曼帝国的地盘,1881年成为法国的殖民地,1956年独立建国。
突尼斯独立之初本来是一个君主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最高统治者称贝伊,首相布尔吉巴推翻了亲法政权,软禁了贝伊,1957年又废黜了贝伊,成立了突尼斯共和国。
1957年到1987年,布尔吉巴一直担任突尼斯共和国的总统,虽有共和之名,其实施行独裁统治,可布尔吉巴有开明的一面,在突尼斯进行了大量改革,推行世俗化,进行经济改革,建立一些社会保障体系等。
1987年,布尔吉巴因长期身体恶化,时任总理本·阿里取而代之成为突尼斯总统。
本·阿里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世俗化,在对外政策上亲西方,在政治方面更加开放些,推行了有限的改革,开始举行总统大选,并让反对党合法化,还放松了报刊审查制度。虽然有了总统大选,但总统大选只是有剧本的表演,从1989年到2009年,本·阿里三次在总统大选中获胜,支持率分别是99.66%、94.48%和89.62%,一个统治者有如此之高的支持率,说明真正的政治竞选对手都被镇压了。作为一个独裁者,本·阿里对西方的公关和表演都比较成功,在茉莉花革命爆发前,西方媒体竟然称赞突尼斯是“北非民主国家的典范”。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09年,欧债危机也爆发了,西方国家去突尼斯旅游的人数大幅下降,而突尼斯经济特别倚重旅游业,所以旅游业不振导致经济下滑,青年失业率激增,本来就不行的经济更不行了,社会矛盾加剧。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往往由一个小事偶然触发引爆,茉莉花革命也不例外。
2010年,26岁的突尼斯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以在西迪布吉德的街上卖水果谋生,每月赚取大约140美元,如此微薄的收入,却要供应母亲、叔叔、弟弟和妹妹生活,还供应一个妹妹上大学,经济负担非常重,但当地警察并不同情布瓦吉吉,还为难他,经常没收他的手推车和水果。
2010年12月17日上午,布瓦吉吉借钱买下价值200美元的水果摆摊销售,但设好摊位后不久,警察又没收了他的水果和电子磅秤,推倒了他的水果车,还侮辱和殴打了他。
水果和磅秤被没收后,激愤的布瓦吉吉前往地方政府办公室投诉,但总督拒绝见他。布瓦吉吉说:“如果你不见我,我就自焚。”尽管如此,总督还是拒绝见他。于是布瓦吉吉在当地时间上午11:30在当地政府大楼前自焚,结果重度烧伤,后来被送到一家烧烫伤治疗中心治疗。布瓦吉吉在他自焚后十八天,于当地时间2011年1月4日下午5:30因伤重医治无效死亡。
2011年的突尼斯,失业率高涨,可以说民怨沸腾,布瓦吉吉的自焚事件引起突尼斯人愤怒,抗议活动由西迪布吉德开始,持续两周之久,警方试图平息动乱,但反而进一步引发一连串暴力及冲突事件。自布瓦吉吉死后,抗议活动逐渐扩散到其它城镇,后来引发首都突尼斯市的抗议潮,最终转为暴力革命,迫使突尼西亚总统本·阿里及其家人于2011年1月14日逃亡到沙特阿拉伯。至此,本·阿里结束了他在突尼斯长达23年的独裁统治。
总理当天下午按照宪法规定发表声明宣布暂任总统,晚上就有人质疑他获取权力不合法。2011年1月15号上午,突尼斯宪法委员会认定总理此举违宪,总统职位应交给大议长。一个月后,有人攻击大议长是本·阿里的同伙,大议长也被迫辞职。3月9日,本·阿里所在的政党宪政民主联盟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就地解散。
本·阿里在位期间主要打击了两派,一派是追求西方民主的世俗主义政党,一派是主张伊斯兰化的宗教政党。本·阿里倒台后,两股政治势力都迅速膨胀,然后互相恶斗。
2011年12月突尼斯举行大选。这次大选的结果是一个世俗的左翼党领袖马尔佐基当选总统,而伊斯兰政党伊斯兰复兴运动党则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其领袖贾巴利出任政府首脑。这个伊斯兰复兴运动党在伊斯兰政党中算是温和派,它赞同经济自由主义政策,但在政治方面赞同伊斯兰的政治理念。
大选后,伊斯兰政党和反对党就伊斯兰教法在宪法中应占何种地位展开反复的斗争。这期间伴随了数次暗杀,以及从2011年一直延续到2014年的全国紧急状态。到2014年1月,终于通过了新宪法。新宪法承认伊斯兰教的重要地位,同时保护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禁止对宗教信仰的诋毁和对不信仰任何宗教者的谴责。2014年12月,大选举行,本·阿里政府的原成员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获胜,当选为新一届总统。
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引发动乱但没有引发内战,引发政治恶斗但没有引发国家分裂,伤亡和破坏都比较小,只用了三年多时间就完成了政治转型,暂时成功了,但转型后经济不振,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依旧维持在高位上,政局一直动荡不安。
2021年7月,突尼斯总统赛义德罢免总理并冻结议会,通过了新宪法以替代2011年阿拉伯之春运动后通过的民主宪法。该新宪法赋予了国家元首完全的行政控制权和军队的最高指挥权,引起了政治反对派的不满和抗议示威。
2023年1月,赛义德组织了一次议会选举,旨在选出新的立法机构并重塑突尼斯的政治体系,但仅有11%的选民投票。
2023年2月,突尼斯的总检察长日益频繁地对反对派提起刑事诉讼,指控他们"策划阴谋破坏国家安全"、冒犯国家元首或违反打击网络犯罪的法令规定,一些人因批评政府而被带到军事法庭接受审判。
自2021年7月以来,突尼斯当局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破坏了司法机构的独立性,高级司法委员会遭到解散,至少几十名法官遭到即决撤职。
自茉莉花革命以来,突尼斯人经过十多年的民主斗争,正在转向专制独裁的政治原点。
埃及的独裁复辟
埃及原先是奥斯曼土耳其的行省,后来变成英国的殖民地。
1922年,英国形式上承认埃及独立,实质上建立傀儡政权,利用埃及王室统治埃及。
1952年,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埃及国王,1956年,他成为埃及正式总统,施行独裁统治,一直连任到1970年去世,萨达特继位总统,继续专制,一直连任,1981年萨达特遇刺身亡,穆巴拉克上台。
跟突尼斯类似,穆巴拉克的反对派也有两派,一派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穆斯林兄弟会,一派是向往西方民主的青年学生运动组织,穆巴拉克全部镇压,自从他上台以后,埃及一直处在戒严和紧急状态,直到埃及革命迫使穆巴拉克下台。
穆巴拉克在位期间积极推行经济自由化,埃及有金字塔,有古文明遗迹,适合发展旅游业,油气资源丰富,多种矿产资源储量比较大,适合资源出口,有苏伊士运河,海航便利,所以埃及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得还可以,钢铁、轻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也有所发展。在一个独裁政权统治下推行经济自由化,结果就是利益从权力中心向外围辐射,越靠近权力中心的人获利越多,独裁者穆巴拉克的亲朋、好友、亲信掌控了国家的要害部门和命脉资源,远离权力中心的广大民众可以分享的经济成果少得可怜。穆巴拉克是美国的坚定盟友,每年从美国接受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援助,1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而埃及有40%的人每天收入在2美元以下。
2009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危机蔓延到埃及,重创了埃及的外向型经济,青年纷纷失业,2010年青年开罗有50%的年轻人没有工作。
阿拉伯之春到了埃及,埃及示威浪潮在2011年1月25日开始行动,2月11日,穆巴拉克就辞去总统权力。2012年6月2日穆巴拉克因谋杀示威者以及受贿等罪名被判处终身监禁。
经过反对派的积极争取,埃及在2012年举行大选,穆斯林兄弟会的穆尔西在大选中获胜。同年,新宪法颁布。在穆斯林兄弟会的主导下,这部宪法离政教合一只有一步之遥:宪法宣布伊斯兰教在埃及法律体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主张宗教领袖伊玛目拥有崇高的地位。这部宪法立刻引起了世俗派和军方的强烈反对。
2013年7月,埃及和叙利亚断交成了引发自由派数十万人游行的导火索,自由派要求穆尔西下台,军方领导人发动政变,逮捕穆尔西及穆斯林兄弟会主要领导,双方支持者爆发一系列街头抗议和流血冲突,随后军方宣布暂停宪法,罢黜、软禁并起诉穆尔西。当年12月,军方宣布穆兄会为恐怖组织。到2014年,超过1.6万穆兄会成员被拘捕,上千人被判处死刑。2014年11月29日,开罗刑事法院作出判决,穆巴拉克谋杀示威者以及受贿罪名不成立,但由于穆巴拉克此前在一起贪污案中被判三年监禁,因此不能立刻获得释放。2017年3月24日,穆巴拉克以年近89岁高龄获释,从马亚迪军医院返回开罗北郊的住所。
2014年,军方的总统候选人塞西以96.9%的得票率当选总统,埃及的军事独裁政权成功复辟。
宗教专制或军事独裁,二选一,这就是埃及的宿命!
利比亚的两场内战
利比亚曾经归属奥斯曼帝国,后来又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
利比亚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比较现代化的几个大城市,另一个世界是古老部落。在利比亚,大部分地区分布着传统部落,部落有酋长,酋长统治部落,利比亚的统治者主要统治首都和几个大城市,对部落的统治是有限的。
1969年8月3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9月1日,伊德里斯王朝被推翻,国王被罢免,从1969年至2011年,卡扎菲是利比亚的独裁者。
执政之初,卡扎菲在内政方面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改革。
卡扎菲上台后,由于敌视西方殖民者,他赶走了驻扎在利比亚的美军,将惠勒斯美国空军基地收回。卡扎菲还废除了前伊斯尔德王朝与美国签订的军事与经济合作协定,将西方公司控制的本国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并大力发展石油产业,加大石油出口。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联手减产石油,并向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实行石油禁运,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危机,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暴涨。利比亚石油储量丰富,是全球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因此发了大财。
1990年,利比亚人均GDP为6514美元,2008年达到了1.4万美元,快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当时的利比亚,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利比亚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不止一个层次。
利比亚的石油经济腾飞了,利比亚的几个大城市实现了现代化。
有钱好做人,有钱好办事,出口石油赚钱了,卡扎菲实行了一系列的福利政策,全民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利比亚人买房、买车,国家会给予补贴。利比亚位于中东地区,干旱少雨,居民用水困难,卡扎菲花费一百几十亿美元,将地下水抽上来,解决了居民用水问题。卡扎菲还提高了利比亚女性的地位,废除一夫多妻制,提倡婚姻中男女平等,让利比亚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自由的逛街、读书和工作。
卡扎菲驱赶美军,收回美军的军事基地和西方的石油产业,得罪了美国和西方,卡扎菲和美西方互相敌视。
有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卡扎菲有了霸气,为了建立北非霸权,1978年、1979年、1980-1981年和1983-1987年,卡扎菲四次出兵干涉乍得内战,招致美国和西方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在经济方面,美国和西方制裁利比亚的石油产业,在军事方面,美军空袭利比亚。1988年,卡扎菲制造了洛克比空难,造成270人死亡,其中189人为美国人。卡扎菲继续对抗西方,援助非洲,同美国和法国争夺影响力,还要终结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由于苏联支持卡扎菲,西方不敢冒然进攻利比亚,卡扎菲更忘乎所以了。
独裁者早晚会腐败堕落,卡扎菲也不例外,他将自己的子女、亲属、亲信安插到利比亚的各个要害部门,控制了利比亚的经济命脉。利比亚出售石油赚取的巨额财富,大部分都归卡扎菲的家族和亲信所有,利比亚民众获利不多,所以对卡扎菲的不满日渐加剧。卡扎菲和西方国家对抗,西方制裁利比亚,重创了利比亚的经济,利比亚民众本来还可以的生活变得艰难了,对卡扎菲愈加不满。
卡扎菲不是一个普通的独裁者,他是一个叛逆高调狂热富有表演欲的独裁者,喜欢挑衅世界大国,包括中国。
2006年中国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卡扎菲在事前写信给非洲国家领导人,斥责中国此举为新殖民主义,反对非洲国家领导人与会,那年来中国的代表团有48个国家,利比亚派的团长是级别最低的。
在外交方面,卡扎菲几乎得罪了整个世界,得罪了整个西方,尤其难得的是,他几乎把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全得罪了,当阿拉伯之春来到利比亚,没有一个大国支持他,他连可以逃亡避难的国家都找不到,太失败了。
突尼斯和埃及政变成功之后,阿拉伯之春来到利比亚,利比亚人们在2011年2月15日开始反政府抗议活动。2月18日,反对派控制了该国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政府派出精锐部队和雇佣军想夺回班加西,但被击退,第一次利比亚内战爆发了。
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投票通过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为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和“保护平民和平民中心”的安全。两天后,法国、美国和英国开始轰炸亲卡扎菲部队。来自欧洲和中东国家的27个联盟国加入了此干预行动。
2011年8月底,反对派控制了卡扎菲的阿齐齐亚兵营,结束卡扎菲长达42年的执政,解散了卡扎菲政府。许多政府机构,包括卡扎菲和几名政权官员都在苏尔特重组,卡扎菲宣布在这里成立利比亚的新首都。最后在10月20日,全国过渡委员会军占领了苏尔特,当天枪杀了卡扎菲。他成为在阿拉伯之春中第一个被杀死的领导人。
卡扎菲死了,利比亚分崩离析,趁乱发展起来的军阀和武装组织谁也不服谁,在2014年第二次利比亚内战爆发了。这次战争起源于利比亚境内两个对立政权之间的武装冲突:一方为当时受国际承认的世俗政府,托布鲁克政府,由民选的国民代表大会与哈福特将军发动的“尊严”行动所支持;另一方为伊斯兰政府,的黎波里政府,由大国民议会与参与“利比亚黎明”行动的宗教武装联军所支持。双方阵营都是包含许多立场不定的民兵组织所组成松散的军事同盟。
2014年10月起,第三支势力伊斯兰国通过占领德尔纳从而加入利比亚战争。2016年初,受国际承认的“民族团结政府”成立,成为内战中另一新势力。埃及军队与阿拉伯联盟通过空袭利比亚的“利比亚黎明”行动和伊斯兰国来干涉内战。卡塔尔与土耳其则资助“利比亚黎明”行动。
到2023年,利比亚还在内战,没有停战的趋势。
在卡扎菲统治时代,利比亚其实就是一个貌合神离缺乏共识的国家,卡扎菲依靠暴力镇压维持着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平,当卡扎菲控制不了政治局势后,利比亚马上陷入军阀分裂混战的状态。
利比亚这样的国家似乎只有两个选择,独裁或内战。
叙利亚内战
1970年,叙利亚国防部长哈菲兹·阿萨德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此后直到2000年去世,他在统治叙利亚的这30年里,一直禁止任何反对党或非执政党候选人参与任何政治选举活动。
哈菲兹死后,他的儿子巴沙尔·阿萨德继承他的权力,继任为总统。
独裁加世袭,导致阿萨德政府贪腐严重,经济落后,青年人失业率非常高,贫富悬殊,民众对政府非常不满。
叙利亚自从1962年就一直处于紧急状态法的管理之下,这项法令禁止群众集会和组织运动,当局有权盘查任何人,并监督私人通讯和审查媒体,赋予该国安全部队随意逮捕和监禁的权力。
巴沙尔·阿萨德家族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分支阿拉维派教徒,而阿拉维派仅占叙利亚总人口约6%至12%,大部分叙利亚人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不过阿拉维派人士控制着该国的安全部队,叙利亚政府也一直完全依靠阿拉维派控制的军队来打击反政府者。
对于阿拉维派一直掌权,叙利亚的逊尼派民众和库尔德人都非常怨恨。
在全世界,主要伊斯兰国家都是逊尼派,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比如伊朗、叙利亚才是什叶派。萨达姆本来也是逊尼派,美国彻底打败他之后,什叶派在伊拉克势力迅速扩张,有倒向伊朗的趋势。
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都信仰逊尼派,都排斥和敌视信仰什叶派的巴沙尔政权。
受阿拉伯之春示威潮及对政府不满的影响,2011年3月15日起叙利亚开始爆发要求总统阿萨德辞职的反政府抗议活动。随后抗议活动遭到暴力镇压,最终演变成全国性的武装冲突。
叙利亚的颜色革命和内战非常复杂,不仅涉及反对派反对独裁政权,以及这些独裁政权压制下的世俗和宗教之间的冲突,还涉及到宗教冲突和少数民族独立运动。
在叙利亚内战中,反对派武装此起彼伏,主力几乎都是逊尼派,还有要独立建国的库尔德武装。
由于绝大多数阿拉伯世界信仰逊尼派,而阿萨德政权信仰什叶派,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希望阿萨德政权倒台,不是阿拉伯国家的伊朗反而支持巴沙尔。伊朗由伊斯兰教什叶派掌权,不希望什叶派的巴沙尔倒台,积极支持巴沙尔。
在叙利亚内战中,ISIS是最为特殊的反对派,ISIS的全称伊斯兰国,几乎是横空出世,虽然是极端逊尼派,却并不亲近逊尼派,对同为逊尼派的反对派照打不误。
据2013年12月报道,相信有多达1000个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团体存在。部分反政府武装团体之间不时发生武装冲突,让叙利亚局势更加混乱。
叙利亚反对派,包括库尔德武装,得到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的大力支持,本来胜券在握。最终,阿萨德政权没倒台,主要因为伊朗、俄罗斯和真主党大力支援叙利亚政府,其中伊朗派大量军事人员进入叙利亚参战,俄罗斯自2015年9月起对反对派开展空袭和地面行动。
土耳其自2016年以来派出部队进攻叙利亚民主力量,因为反对派叙利亚民主力量包括库尔德独立力量,有鼓动土耳其库尔德人分离的可能,另外还与伊斯兰国和叙利亚政府军作战,同时积极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占领了叙利亚西北部的大片地区,并涉入了许多陆地作战行动。
叙利亚内战混乱至极,巴沙尔打反对派、ISIS、土耳其,反对派打巴沙尔、ISIS、反对派,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打巴沙尔、ISIS,俄罗斯和伊朗打反对派、ISIS,土耳其打库尔德武装、ISIS、巴沙尔,ISIS打巴沙尔、所有的反对派、俄罗斯、伊朗、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打整个伊斯兰世界。
叙利亚内战在2012到2017年之间最为激烈,其后暴力冲突有所降低,但整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叙利亚内战已持续十余年,导致超过至少50万到61万人死亡,已成为21世纪继第二次刚果战争之后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之一。联合国报告称,叙利亚政府军及叙利亚反对派均犯下了包括谋杀、法外处决、酷刑等侵权行为在内的战争罪行。
在阿拉伯之春中,叙利亚的悲剧是双料的,内战几乎摧毁了一切,独裁还没倒台。
阿拉伯之春为什么会走向阿拉伯之冬
阿拉伯之春当初曾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一点希望,但最终没有给阿拉伯世界带来真正的出路,实际上,阿拉伯之春已经进入阿拉伯之冬。因为先天不足,后天不济,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要转型成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要过四关,而要过这四关可谓难上加难。
第一关,改朝换代。
在阿拉伯之春中,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只是爆发了一定规模的示威游行,最终因为政府的让步而逐渐平息。其中:阿尔及利亚结束了实行了19年的紧急状态;黎巴嫩则承诺提高40%的薪金;约旦国王解散首相里法伊并任命新政府;苏丹总统承诺不谋求连任到2015年;阿曼解散了所有部长,并宣布实行选举以产生立法机关;沙特国王进行了经济方面的让步,并批准妇女在未来2015年的舒拉议会和市政府选举投票;巴林释放了部分政治犯并解散所有部长;科威特内阁宣布辞职,首相纳赛尔下台;摩洛哥国王准许公投进行宪法改革,并作出政治让步。
这些阿拉伯国家有的是君主制,政权稳固,又肯于做出政治让步,度过了危机,有的石油资源丰富,愿意发钱平息民怨,还做出改善民主的承诺,也度过危机了。
在阿拉伯之春中,叙利亚的阿萨德政府拒绝交出政权,和各路反对派武装激战,美国和西方介入,支持反对派,俄罗斯和伊朗大力支持阿萨德政权,经过几年战争,阿萨德政府基本保住了政权。
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政权还是比较稳固的,反对派势力相对薄弱,难以颠覆现有的专制独裁政权。
第二关,改朝换代后避免内战。
历史证明了,一个政权倒了,往往通过内战决定谁是下一个统治者。
在阿拉伯之春中,利比亚、也门、苏丹在颜色革命之前是依靠政治高压维持政治稳定,各路政治力量驯服或蛰伏,一旦政治高压没了,释放出来的政治力量就会撒野,宗教冲突和历史宿怨也就顺势爆发出来了。
利比亚、也门、苏丹都曾是帝国的殖民地,殖民时代结束了,但帝国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干涉过去的殖民地。利比亚是国际战略要地,这就难免导致世界大国角力和国际资本介入。政治冲突、帝国介入,再加上宗教冲突或历史宿怨,内战的悲剧就难以避免了。
第三关,避免政教合一专制或独裁复辟。
经过颜色革命,埃及终于正式解除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紧急状态,还举行了首次民主选举,但让人意外的是,大多数选民竟然投票支持宗教派,宗教派执政后推行政教合一,又得到大量宗教信徒的支持,眼看国家逐步走向宗教专制,世俗化军方于是发动军事政变,又让国家回到军方独裁的状态。
茉莉花革命后,突尼斯经过多年政治斗争,至2023年又有重回独裁之势。
第四关,摆脱经济贫困和政局动荡。
突尼斯曾创建了民选政府,近年来阿尔及利亚政府都是民选政府,但都难有作为。
阿拉伯世界要想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面临着四大难题。
第一个原因,阿拉伯国家自然资源恶劣,科技落后。
除了沙特和科威特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石油和重要矿产资源外,阿拉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土地都是贫瘠的,除了沙漠就是荒漠,气候条件恶劣,发展农牧业难,因为严重缺水,发展工业也比较困难。
阿拉伯世国家要克服这些先天不足的劣势,需要世界顶级的高科技,要象以色列那样,可以在沙漠里种番茄,可以用滴水浇灌技术节水增产,可以把海水变成淡水,可以废水回收再利用,可以挖深井取水,但这些国家科技和教育都比较落后,没有发展高科技的实力。
第二,经济全球化堵住了阿拉伯国家的出路。
全球化分工虽然带来了便利,但全球化竞争更激烈了甚至更残酷了,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和轻工业由于商业竞争力比较弱,在全世界各地输送来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冲击下,失去了生存空间,逐渐式微边缘化。这些国家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就业率偏低,经济结构脆弱,经济大洗牌后难以翻身。
几个盛产石油和矿产的阿拉伯国家采油和炼油的工业还算比较强,但其他工业仍不发达,或干脆没有,自主科技水平也不高。
中国、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等几个世界工厂为全球供应中低端产品就产能过剩了,这几个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竞争能力超强,无意间提高了进入全球化经济的门槛,等于间接地堵死了阿拉伯国家工商业兴国的出路。
第三,阿拉伯国家人口多,但劳动力却不足。
由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传统都比较崇尚多生多育,现代医学保证了低人口死亡率,所以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人口数量还在快速增长。由于这些国家普遍信奉伊斯兰教,教法限制妇女就业,所以劳动力数量与人口数量的比例比较低,男性劳动力的家庭负担比较重。
由于教育条件所限,现代教育还没有普及,识字率偏低,高等教育不发达,伊斯兰教法又不重视现代教育,尤其不太接受女性上学,所以阿拉伯国家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少数高素质劳动力难以支撑科技产业。
以埃及为例,可以看出阿拉伯国家的人口困境。
据埃及官方统计,1981年埃及人口3500万,到2011年埃及人口达到了8100万,人口迅速膨胀,与此同时,埃及的可耕地面积没有增多,农业技术并没有提高,现在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而埃及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比较落后,现代工业化经济发展不足,失业率高,青年难以找到工作,相对于不发达的工农业,埃及人口太多了。
第四,阿拉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治结构不利于国家发展,即使推行现代民主体制也难以改变政治现状。
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等被颜色革命改朝换代的阿拉伯国家,在阿拉伯之春发生之前实质上是独裁国家,在政治方面,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统治着整个国家,对于其他政治势力一律高压管制,让这些政治势力处于蛰伏状态。阿拉伯之春发生后,从天而降的现代民主体制把这些潜伏的政治派别全激活了,也激活了宗教冲突、历史宿怨、政治分歧,再加上大国角力和国际资本介入,政治竞争演变为政治对抗,虽然没有引发内战,但是导致政局动荡。
阿拉伯国家政治派别主要分两派,一派是亲西方的世俗派,另一个派是亲伊斯兰教的宗教派。
在被阿拉伯之春颠覆的国家,亲西方的世俗派有许多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有西方政治理念,有现代的政治情怀,但是政治真理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得民心者得天下,亲西方派既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亲西方派的理念和情怀在阿拉伯世界又不接地气,也就得不到阿拉伯民众的支持,在政治斗争中,只能依赖世俗化的军方或外部势力干预,而历史和现实都无数次证明,军方或外部势力干预一定不是为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而是另有所图,所以亲西方派难以掌控国家政权,难以为阿拉伯人民服务。
在被阿拉伯之春颠覆的阿拉伯国家,宗教派利用民众对独裁者的厌倦和对西方的排斥,提出宗教复兴的政治愿望,可以获得大多数伊斯兰教众的支持,从而上台执政,但古老的宗教教义难以解决错综复杂的现代问题,政教合一的政权比较保守,难以激发社会活力,到目前为止,宗教派还没有找到改革宗教从而让伊斯兰社会和现代社会接轨的好办法,这些阿拉伯国家仍远离现代文明,还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困境中摸索未来。
结语
阿拉伯的精神世界还没有脱离中世纪思想,即使嫁接现代民主体制也只能开民主的花,却难以结出民主的果。
阿拉伯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阿拉伯国家有特殊的政治结构,要实现民主政治,就需要特殊的民主架构。
要把握民主的实质,要深入理解阿拉伯世界,在此基础上独辟蹊径,才有可能创造出适合阿拉伯世界的民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