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苦逼的發達國家
2021年7月,在瑞士日內瓦總部舉行的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第68屆貿易與發展理事會上,195個成員國一致同意將韓國的地位從原來的“發展中國家”變更至“發達國家”,韓國繼日本、以色列、新加坡之後,成為亞洲地區第4個發達國家。
韓國雖然成為發達國家,但韓國普通人似乎並沒有發達,很多韓國民眾雖收入還不錯,但物價高,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工作強度高,經常加班,活得非常累,幸福感和安全感都不高,所以對許多韓國普通人來說,韓國是一個苦逼的發達國家。
財閥和政府到底誰是老大
1961年,樸正熙通過軍事政變上臺掌權後,韓國採用的是政府積極干預產業與經濟的發展模式,也就是東亞模式,政府全面參與經濟規劃,制定宏觀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或採用間接誘導政策,或直接進行干預、扶持,引導有潛力的產業,鼓勵大企業集團積極開拓市場,在市場中進一步增強競爭力,結果韓國經濟騰飛了,創造了世界矚目的“漢江奇跡”,但那些大企業集團逐漸控制了韓國的大部分資源,成為政府難以管控的財閥。
在今天的韓國,究竟是政府還是財閥在統治國家,這是一個問題。
三星集團、現代集團、SK集團、LG集團、韓華集團,這幾個財閥幾乎壟斷了金融、高品牌、高科技、新聞媒體、影視等產業,控制了韓國的經濟命脈,即使總統對這些財閥無可奈何,而財閥卻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投資、增加招聘或裁員,影響政府的政績和民眾支持率,從而決定政客的命運。
現在網路上有一句戲言,說韓國其實可稱之為三星共和國。
網路上還有一個傳言,說在韓國韓國人有三樣東西無法回避,這三樣東西就是死亡、稅收和三星。
財閥當道,政府越來越難以主導經濟,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青年的出路越來越狹窄,貧富兩極分化加重,許多社會痼疾,比如少子化,這些問題不解決,韓國經濟能不能持續發展是一個未知數。
發達的科技產業
韓國的科技產業發達,記憶體、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幕等平面顯示裝置和行動電話都世界領先,尤其是晶片產業,在晶片行業排名世界前十的公司,美國有五家,韓國就有兩家,僅次於美國。
韓國實施科技立國戰略,所以科技產業非常發達。
韓國科技立國戰略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80年代初,韓國調整了國家發展策略,開始了由“工業立國”向“科技立國”的轉變,將提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主要發展目標。圍繞新的科技發展戰略和目標,政府制定了包括人才開發、產學研合作、科技管理體制改革、財政與稅收優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時,政府加大了對工程技術研發活動的財政、稅收支持力度。此外,還建立了“情報綜合中心”為企業創新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術資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下,韓國民間企業對研發經費的投入呈快速增長趨勢,民間研發經費總額超過了政府研發投入總額。
進入90年代之後,各發達國家紛紛加強技術封鎖,世界整體貿易環境日益嚴峻,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更重創了韓國經濟。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國科技發展戰略開始由引進與消化為主向自主創新與消化吸收並舉轉變,開始強調產學研相結合,建立以民間研究開發體系為主導的科技創新體系,同時促進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21世紀初,韓國把建立創新主導的經濟結構和建設科技中心社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目標,通過大力改革與完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發效率,為產業和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堅實的支撐,並成為21世紀最初幾年韓國科技體制改革和科技政策調整的主要著眼點。進而提出了“韓國2025年構想:科技發展長遠規劃”、“科學技術基本計畫”和“國家技術創新體系構築方案”等一系列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確定了國家中長期研發投資方向和未來優先發展技術領域。
韓國根據不同時期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科技發展道路並確定優先發展產業,實現了從單純引進設備到完全自主創新的跨越,同時創新的主體也由政府主導變成了企業主導,真正實現了讓企業成為市場創新主體的發展目標。
文化為立國之本
韓國政府對文化產業不但政策支持,還財政支持,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韓國在20世紀90年代先後通過了《電影振興法》《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等法律,後來歷屆政府也一直將制定文化政策、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施政重點,比如《文化產業振興五年規劃》《文化韓國願景21》等一系列檔的相繼出臺,對韓國文化發展目標作出了階段性的明確規劃。
就組織機構來看,韓國政府設立文化體育觀光部專門主管文化發展和交流工作,下設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韓國國際文化交流振興院、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韓國智慧財產權委員會、韓國觀光公社等機構,且這些機構均設有海外辦事處。韓國于2009年設立文化產品貿易司,説明韓國文化產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韓國外交部下屬的韓國國際交流財團(KF)也承擔了大量公共外交和對外文化交流的工作。
就財政支持來看,進入21世紀,韓國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投資和文化財政預算逐年增加。2000年韓國文化財政預算首次突破國家總預算的1%,後來一直保持在1%以上,預算額總體上呈快速增長趨勢。2021年韓國文化財政預算達到61.3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5.9%。2001年文化產業振興院成立,韓國政府撥出5000萬美元建立文化產業基金,專門用於文創企業的扶持以及文創人才的培養。韓國政府還通過各種管道設立了文藝振興基金、廣播發展基金、資訊化基金、出版基金等多種專項基金為文化發展提供資助,文化體育觀光部和未來創造科學部也設有多項種子基金來支援文創企業的產學研發展。
其實韓國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最大支持,就是對文化產業的束縛和制約比較少,文化產業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所以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韓國私營企業的廣泛參與是“文化立國”戰略的強大助力。三星、CJ集團等韓國代表性企業在促進文化對外傳播方面走在前列。三星設有文化財團,其運營支援的美術館每年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企劃展示、教育培訓和海外交流活動。CJ集團的文化綱領是“向全世界宣傳韓國的美麗文化”,其在食品、娛樂、媒體、電影等領域都取得了不俗成績。CJ文化財團還在音樂、表演、電影等領域開展各類資助專案,並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開展國際文化教育,架起了韓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底層人們仍然生活苦逼
韓國是發達國家,人均收入很高,社會高層人士的生活自然是奢侈的,而中產階層靠勤勞打拼可以過上小康生活,至於社會底層人們仍然生活苦逼。
韓國人均收入以美元計算雖然達到發達標準,但由於物價高,收入的購買力大打折扣,蔬菜、水果和肉類等價格奇高,西瓜一片片賣,買一個西瓜是奢侈消費,牛肉也是奢侈品,日常用品價格也不低。
在韓國,高房價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如果沒有繼承,中下層家庭單純靠自己的努力幾乎無法擁有自己的房子,社會底層人們不但沒有希望買房子,而且沒有能力租宜居的房子,
小結
韓國政府扶持韓國財閥成長壯大,韓國財閥們也很爭氣,驅動韓國經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在全球化經濟裡也占了不小的份額,但這些財閥們因為掌控了國家經濟命脈擁有了政府和民眾都難以制約的金權,可以淩駕於法律之上,擠壓中小資本的生存空間甚至危及民生。
韓國自古以來就是小國,沒有輝煌燦爛的歷史,韓國的傳統文化過去在世界甚至亞洲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力,韓國經濟雖然比較發達,但普通韓國人活得卻很苦逼,韓國人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但韓國的文化產業打造出風靡全世界的流行文化,觀眾稱之為韓流,韓國的電影電視劇音樂飲食甚至泡菜在全世界都非常流行,人們對韓流的癡迷已經到了狂熱的程度,韓國的文化產業非常成功。
東亞模式的典範之二:韓國
發佈時間:2024-08-11 01:13 作者:Major
分類:經濟與政治
讚一個